“十六罗汉玉册”亮相 乾隆御制见证君臣情

中国艺术投资网

“十六罗汉玉册”亮相 乾隆御制见证君臣情


来源:中国收藏投资网   文章作者:佚名


    清乾隆 暗刻填金《御制十六罗汉赞》玉册 之一

    清乾隆暗刻填金《御制十六罗汉赞》玉册,将于12月初在北京举行的匡时成立五周年秋季拍卖会中亮相,一函八方玉版,每块玉版均以上等和阗白玉剖制。双面浅刻罗汉图并填金;图像一旁铭题乾隆帝四行隶书诗文。玉册末首题“臣袁守侗敬书”隶款,另“臣”、“侗”两篆书小印。书面装潢上等檀香木板,其上精刻江崖海水双龙戏珠纹,中央题签部以蓝料填刻“御制十六罗汉赞”。背部以相同形制雕刻云龙纹,抚之细腻温婉,香气宜人,久置则如入芝兰之室,淡雅芬芳。全册配有经典宫廷锦地丝质函套,以卐字云纹扣合,配玉别子。

    此件玉册制作精良,装潢上乘,为典型清代中期作品,因其内容十分别致,更进一步强调了它作为乾隆御用珍品的背景,罗汉图像最初源自印度克什米尔地区,而十六罗汉之艺术题材,随着印度佛教在中国社会的普遍流传而日益广大,最早的十六罗汉形象出自唐玄奘所译之《法住记》:佛陀临涅槃之时,嘱十六大阿罗汉,自延寿量,常住世间,游化说法,作众生福田,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,供养者众。受此影响,中原地区于公元10世纪中叶左右,在京洛、四川等地的画家之中,已然流行创作“十六罗汉”题材之绘画作品。时空斗转,五代时期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形象,超然入化,姿态不拘,形骨奇特,胡貌梵相,曲尽其志,堪为历代罗汉画像中宗翰之作。其作品经多年流转,定于浙中,后供奉于杭州孤山文澜阁罗汉堂内。

    1757年,乾隆南巡至杭州,临圣因寺瞻礼,见到所藏贯休《十六应真像》,万分赞赏,因而随之书写题赞题跋,并依据梵经修正了罗汉的译名和位次。由于乾隆帝对此作之宝爱,命随行入奉内廷之画师徐扬临写,并另提以赞文。此套《御制十六罗汉赞》玉册,依据乾隆皇帝更改后的译名与位次,配以乾隆新作御题诗文。罗汉的形象则依照徐扬《仿贯休罗汉》雕琢而成,上所提御制文名为《徐扬仿贯休罗汉赞》,为乾隆帝命徐扬仿贯休十六罗汉像后所提的诗文,其收录于《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》第十册《御制清高宗御制文二集》四十一卷首篇。

    佛教是为大清国教,鼎盛于乾隆时期,又因乾隆帝嗜玉如痴,故此类罗汉图像赞加之于玉册的工艺典藏精品亦应运而生。据宫廷档案记载,除内廷奉旨造办以外,此类玉册亦成为高官送赠皇帝的珍贵贡品,如此本玉册即是其中之一,为获任直隶 (现河北省) 总督的袁守侗为皇上敬造,以感念皇恩。

    袁守侗,字执冲,号愚谷,出生于雍正元年(公元1723年),娶诗人王渔洋孙女为妻。袁守侗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大臣,历任户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直隶总督等要职。

    据此,此玉册当于乾隆四十四年由袁守侗虔敬恭造,敬献乾隆帝以表提拔重用之恩,是为乾隆朝一代名吏与乾隆帝君臣之谊的见证。

·上一篇文章:“国玉”岫玉价格看涨 收藏专家称价值回归
·下一篇文章:收藏新疆和田玉追求精品是上策


 相关内容

·中国馆亮相第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

杨轶涵

 

·542米长!巨幅陶瓷壁画亮相景德镇

佚名